对这个最贫穷的大陆而言,这是个绝佳机遇。但54个非洲国家要想抓住这个机遇,就必须做出非凡之举:与自身过往以及如今在世界诸多地区盛行的沉闷的国家统制正统观念决裂。非洲各国领导人必须拥抱商业、追求增长、推行自由市场。他们需要掀起一场资本主义革命。 如果你只是从远处关注非洲,你可能只会知晓它的一些麻烦事,比如苏丹惨烈的内战;也可能会了解到它的一些亮点,比如全球对非洲节奏音乐(Afrobeats)的追捧——2024年该音乐在声田(Spotify)平台的播放量增长了34% 。但我们特别报道中所记录的令人震惊的经济现实——我们称之为“非洲差距”(Africa gap)——却没那么容易被察觉。 过去十年间,当美洲、欧洲和亚洲因科技与政治变革而焕然一新时,非洲却在很大程度上悄无声息地越发落后了。非洲的人均收入占世界其他地区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三分之一降至四分之一。到2026年,人均产出或许还没有2015年高。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大非洲经济体表现糟糕,只有少数国家,如科特迪瓦和卢旺达,逆势上扬。 在这些数据背后,是令人沮丧的生产力停滞的现状。非洲国家正在经历变革,却未实现发展。随着人们从农村涌入城市,社会发生剧变,但却没有相应的农业或工业革命。越来越多非洲人就业的服务业,其生产率比其他任何地区都低,且与2010年相比几乎没有提高。此外,还有糟糕的基础设施。尽管人们热议非洲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和清洁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但非洲缺乏在21世纪蓬勃发展所需的20世纪的“基础装备”,其公路密度可能还有所下降,只有不到4%的农田得到灌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近半数民众缺乏电力供应。 “非洲差距”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常被忽视的层面:非洲是企业的荒漠。过去20年,巴西孕育出金融科技巨头,印度尼西亚诞生了电子商务明星企业,而印度更是培育出全球最具活力的企业生态系统之一,而非洲却没有。就营收至少达10亿美元的企业数量而言,非洲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少,而且自2015年以来,这一数字似乎还在下降。“非洲是企业的荒漠”这个问题,与其说是风险,不如说是非洲大陆众多边界所造就的碎片化、复杂的市场。对投资者来说,非洲四分五裂的证券交易所无足轻重。非洲占全球GDP的3%,但吸引到的私人资本却不到全球的1%。 那么,非洲各国领导人该怎么做?首先就是要摒弃几十年来的错误理念,摒弃面对自动化时代制造业前景的悲观主义,摒弃照搬世界银行技术官僚的方案。美国亿万富翁们在诸如蚊帐推广、太阳能板设计等微观政策上的热心建议值得欢迎,但这无法替代创造让非洲企业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的条件。有一种危险的发展思路认为,只要在控制疾病、为儿童提供食物、缓解极端天气等方面有所作为,增长就无法减轻贫困,或者增长根本无关紧要。事实上,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更快的增长都是减少贫困、确保国家拥有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的最佳途径。 因此,非洲各国领导人应当认真对待经济增长问题。他们应秉持20世纪东亚以及如今印度等地所展现出的那种自信的现代化精神。像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和毛里求斯等少数非洲国家,在不同时期达成了学者斯特凡·德康(Stefan Dercon)所说的“发展共识”(development bargains):这是精英阶层之间的一种默契,即政治应着眼于推动经济规模增长,而不仅仅是一场瓜分利益的争斗。这样的精英共识还需要更多。 与此同时,非洲各国政府应致力于营造支持经济增长的政治共识。好消息是,有影响力的群体都热衷于经济活力。新一代非洲人在国家独立几十年后出生,相较于殖民主义,他们更关心自己的事业。 缩小“非洲差距”需要社会对商业形成新的态度,类似于曾在中国和印度催生经济增长的那种态度。非洲人不应一味迷恋政府公职或小微企业,而应涌现更多敢于冒险的商业巨头。具体到每个国家,都需要大幅增加从港口到电力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更自由的竞争,大力改善教育。 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整合非洲市场,以便企业能够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并达到足以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绝对规模。这意味着要推进免签证旅游区的规划,整合资本市场,连通数据网络,并最终实现泛非自由贸易区的梦想。 如果非洲继续按部就班,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非洲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赤贫人口都将是非洲人,其中包括那些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群。那将是一场道德灾难。而且,通过移民潮和政治动荡,还会威胁到世界其他地区的稳定。 不过,也没必要把情况想得过于糟糕或放弃希望。如果其他大洲能够繁荣发展,非洲也能。现在是非洲领导人展现雄心壮志和乐观精神的时候了。非洲不需要被拯救,非洲需要的是少一些家长式作风、自满情绪和腐败现象,多一些资本主义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