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 1.史书记载弥助随传教士到达日本,收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受了不少赏赐,参与了甲州征伐战等军事行动,经历了本能寺之变,陪伴织田信长到生命最后一刻,后没有下文。 2.弥助是否为武士身份有争议,也可能只是奴隶身份。 3.日本在上世纪为迎合西方主流价值观,从历史中挖掘出弥助,以其为主角或配角创作了连环画、影视、游戏。 4.日本将别国和日本自己的历史人物、故事人物改编后创作文艺作品,其中不乏颠覆性改编。 5.育碧作为欧美游戏厂商,其营收绝大部分为欧美地区,东亚尤其是日本地区对营收的贡献微乎其微。 6.刺客信条影是欧美公司制作的西方视角下的日本题材的游戏,魁北克创意总监称:弥助是我们的武士,能代表非日本人视角的人物。 我的看法: 1.众所周知,刺客信条吸引玩家的是主角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件、名人之间的互动(教皇、伊甸神器、黑胡子、大革命、拿破仑、马克思),弥助与传教士和织田信长的关联以及不详细的记载是完美的刺客信条题材,况且弥助是黑人,符合DEI的要求。 2.喷刺客信条影的DEI不如喷西方公司一贯以西方视角解读东方题材,可以类比《蝴蝶姑娘》等作品,某某西方人来到黑暗的东方社会,拯救当地的人民,抱得美人归。网友却盯着黑人这一块喷,换成白种人你就会闭嘴吗?那你还不是认为白种人最高级! 3.日本作为提供营收很小的地区,其右翼炒作刺客信条影,大肆宣扬排外思想,鉴于日本人经年累月篡改他国文化、历史,这种炒作是很搞笑的,怎么你日本人就这么双标,改不得?而且你日自己也在恶搞、二创自己的历史。 4.退一万步讲,日本人有个黑人武士管我们中国人什么事?不要一天天的被日本右翼当枪使,替日本人瞎操心,跟着瞎骂。至于说什么唇亡齿寒的那就更搞笑了,日本人/日本媒体对中国啥态度心知肚明。 5.再谈谈DEI,这一年反DEI是个风气,然而我看是游戏圈引入了一帮不玩游戏/玩盗版游戏的鉴证人群,把鉴证内容引入游戏圈,游戏是不玩的,DEI是要骂的,全网反DEI人士热捧的剑星销量200万,说明了这一点。游戏褒姒还是大卖你真别看这帮鉴证人群在这瞎起哄,还是要看掏真金白银的玩家,博德3选角色能选第三性别,反DEI的怎么不说一句话?DEI只是一个影响不大的因素,游戏好不好玩上手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