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次发帖有人好奇我的经历,我被莫名十循又不能忍气吞声,固有此文。 其实,被碧蓝航线吧十循之后, 我第一反应是不理解。 在我发现我被封禁时,还不知道贴吧的十巡是什么意思,只是以为封了十天,从2月2号开始。当时的我认为,是因为我1月31号发了在鬼吧的第一个贴。现在细想,可能十循从2月2号的好几个十天前就开始了。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在碧蓝航线吧发过贴。唯一在碧蓝航线吧留下的也仅是一条评论,询问当期皮肤的具体细节,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碧蓝航线吧作为主吧,就因为我的帐号有尘白禁区的成分,对我进行了十循。 在我看来,这是碧蓝航线病态的表现,它无意、也无法容纳任何“异端”,无法容忍任何所谓“异己”的存在。这样极端的排他性通过封禁表达立场,体现非理性的“阵营对立”。并且,还从此透露出碧蓝航线吧作为吧务组的权力滥用,将封禁作为排除异己或维护话语权的手段。 ---------- 经历了困惑之后,我便感受到了一点释然。我开始回顾我玩碧蓝航线的经历。 入坑并开启矿工生活 不知道几年前,我入坑了碧蓝航线。这几年,碧蓝航线给我的印象就是赛博盆栽,没有什么更贴切的词了。我是个非酋,没关系,这里面魔方随便花;我不懂强度,没关系,逮着彩船上就完了;我不想肝,没关系,小窗挂着就完了。 游玩碧蓝航线就像是在挖矿,看着舰娘们的弹幕在屏幕流淌,会产生某种荒诞的生产力幻觉:我在游戏里"挖矿",手机电量转化为虚拟资源,仿佛生命没有被虚度。 阿宅就这样被俘获 碧蓝航线在入坑时确实给我创造出了一种亲近感。不论是网传社长的为了满足各位xp的种种举措,还有官方自己塞的反和谐渠道。作为集结了各路画师的平台,以前碧蓝航线的人物立绘以及皮肤也确实质量不错。 入坑到现在,尽管送了几次戒指,我誓约的角色还是只有一个:能代。还记得誓约的那一整天我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时不时地拿出她的婚纱来看,来互动。我的要求并不高,有好看的角色,能够简单的互动就够了。 重复与重复,循环中枯竭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总要惦记着上线清每日刷本,久而久之,打开游戏的动作已机械化得像打卡上班。尽管每日需要做的事并不多,但乏善可陈的重复下,枯燥感一点一点的积累,等待那最后一根稻草。 不知道什么时候,新角色少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了;试用券在毫不察觉中消失了;肉鸽早已被遗忘;翘首以盼的宿舍最后延迟推出,最终效果仅仅差强人意(没用错);再然后,长门meta堪称崩坏的立绘;大凤meta难以接受的画风,一直到最近的新春版本,所有的皮肤质量均严重下滑,不敌往年。更可怕的是,在社区看到的只有整齐划一的赞美诗。 是的,游戏正在经历慢性死亡:皮肤质量滑坡被美化为"画风尝试",小众xp唐突出现则被辩解为"服务多元审美"。而玩家群体的认知失调更加触目惊心——我们集体默许宿舍系统的半成品状态,容忍meta立绘的审美降级,甚至为阉割的福利系统寻找合理化借口。 一循点醒梦中人 在此之前,有关碧蓝社区的各种骚操作,我都有所耳闻。我也只怀着侥幸心理没当回事。可是,拂晓事件社区的疯狂,我亲眼目睹,甚至跟同学骂过;莫名其妙的自我和谐,我受其影响;产能不佳而社区捂嘴,又究竟在维护谁的利益? 曾经所谓的亲近感被粉碎,荡然无存。 这次十循封禁如同冷水浇头,让我看清了这个温水煮青蛙的真相。当我们用"养老婆游戏"自我麻痹时,游戏公司正系统性地拆除玩家的议价能力:通过社区管控消灭批评声浪,利用沉没成本绑架用户忠诚,最终将整个生态改造成单向度的消费主义牧场。 尾声 过去,我不追求舰装与原型的对照,所以我忍了舰装的不符;我不怎么看剧情,所以忽略了剧情的问题。我在意的,仅仅是作为玩家的体验与好看的角色与皮肤。然而如此简单的诉求,碧蓝航线不仅没能满足,还倒打一耙十循了我。那就让我以这篇文章,作为送给碧蓝航线的礼物吧。 现在你看见这篇文章,也许能以种种理由来蒙蔽自己,又或是通过攻击我来掩盖问题,但当你喜欢的角色被雪藏,或者meta成一具尸体,当你久久不见玩法的创新,当你追求强度却连新的科研装备都无法得到,当你发现游戏论坛只剩删帖机器的轰鸣,请记住这个被十循封禁的故事。每个纵容退化的玩家都在参与共谋,每次选择妥协的沉默都在为墓穴添砖。 此刻扪心自问:我们究竟在守护美好的回忆,还是在为资本的堕落买单?当虚拟伴侣不再能提供情绪价值,仅为增加财务报表上的数据,那些曾经让我们心动的誓约,是否早已成为赛博时代的电子赎罪券?你会继续活在梦里麻痹自己,还是认清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