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代入党本质上反对的不是第三人称角的演出,而是反对第三人称视角下给首席设定一个与“我”(自设)无关的形象作为首席的形象,从而导致“我是首席”这一点被否定的结果。在这次的前瞻直播中策划特地说明了他们认识到了第一人称视角演出的局限性,有许多地方用第三人称视角演出会更好,更能表达出他们想要传达的东西。但他们目前尚未拥有做好第三人称视角演出的能力,因此先寄力在空花玩法中打磨这一表现形式,等拥有做好第三人称视角下的演出能力时自然会在他们认为使用第三人称视角演出的表现形式更好的地方使用三人称,但又不会仅限于只使用第三人称或者只使用第一人称。可以说以后在战双中涉及至首席相关的演出时首席会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出场是板上订钉的了。策划在说明这些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他们从一开始就认为玩家是主角的观念。这对于代入党玩家来说无疑是一针强有力的定心剂。但正因为“我”是主角这一点而引出了代入党最大的担扰:主角即首席的形象是谁的形象?对于一开始就有主角自身形象的游戏来说,主角的形象自然是他自己的形象,玩家若想代入主角也就必须将主角自己的形象视为自己的形象来代入;可对于战双这种主角从开始至今都没有形象全靠玩家脑补的游戏来说,玩家自己脑补出来的样子即玩家的自设形象就是主角形象,玩家代入主角时代便是以自设的形象去代入的,甚至于可以直接设定主角就是没有形象的而代入其中。由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戏内让玩家先接触的、时间跨度长能让玩家先入为主认为这游戏的主角和玩家的关系就是这样的设定,从而获得的对游戏主角的认知,在后续因新出的内容而被彻底推翻否定,所带来的类似于“玩家自己的样子就是主角的样子”即“我”是主角被推翻,被否定的这种感受是许多玩家难以接受的。举个例子,光环的士官长在真人版中露脸得到了玩家的一众差评,甚至于让玩家一致切割其与士官长的关系,否定真人版中露脸的士官长是真正的士官长。其原因便是光环一的士官长从未露过脸从而让玩家先入为主地产生了士官长就不应露脸的游戏认知,而士官长摘下头盔漏脸便否定了玩家们既有的这个认知,从而招致了玩家们的大规模反对。战双首席形象也是同理。在战双中对于已经将自己(自设)代入首席的玩家而言,自己(自设)的形象就是首席的形象,后出的这个首席建模形象于我们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另一个人的形象,自然无法接受其取代自己(自设)的形象成为首席的形象,因为这样的话,我们早已代入的自己(自设)的形象算什么?是游戏中根本就不存在的人物的形象吗?再加上以第三人称视角(旁观者)的视角来展现这个“陌生的首席”的演出,这么做和用这个形象取代“我”,使“我”成为一个与首席完全无关的只是看着他表演的观众何异?对于像我这样将自己(自设)代入首席的代入党而言,给首席出形象破坏了“我的样子是首席的样子”的这一早已先入为主形成的游戏认知,和对我宣布“我的样子不是首席的样子,我只是用手机看着首席这个角色在战双的经历的观众”,即“首席与我无关”一样,是彻底反对否决我对首席的代入的做法。故而给首席出形象的这个做法对于早已代入首席的玩家而言和策划所说的“玩家就是指挥官”的说法完全背离。因而代入党才会那么强烈地反对给首席出形象。因为对他们而言“我”就是首席,这个“官方形象”与“我”完全无关,他决不能取代“我”成为首席,“我”决不接受被“别人”取代。这是关乎到首席是不是“我”的对于体验游戏内容的最根本、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性问题。给首席出形象对将自自设代入首席的玩家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雷点。相比之下,第三人称视角的视角转变反而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尽管因为第三人称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自身属性会导致从第一人称视角转为第三人称视角时会降低代入感,但不是像首席有官设形象那般无法接受。若此时的首席是以完全覆面式(不是仅戴个眼镜遮挡面部那般自欺欺人的做法,而是完全覆面)如动力甲的形象展现出来,那么玩家仍可以将自设形象作为首席形象代入其中而不会有“首席的样子不是我的样子”的感受,因为其并未给首席定个与“我”无关的形象。像这种不影响自设代入的同时兼可以拥有第三人称的表现形式的优势的做法。想来这应该是在战双必须加入第三人称视角演出的情况下能让最多人接受的折中的做法罢,至少我能接受这种不露脸的第三人称视角下的演出。至此,以我的理解看,许多代入党反对的不是第三人称,而是给首席出形象这个做法会否定玩家自设形象代入的正规性,从而使玩家不能以自设形象作为首席形象来代入的对代入感的破坏![]() ![]() ![]() |